自從開始工作後,從原本的數位學習理論與研究世界變動成開始比較接觸產業界後,開始有一些經驗與實務上的領悟,加上現在世界資訊變動迅速、大量知識的產生,開始流竄在網路的線路上面,傳統的學習模式漸漸有所變革,從原本的知識控制者從「只有」老師,傳遞模式只靠著「講授」,沒有其他吸收知識的管道的一個教學模式與型態,已經開始變成透過網路,做隨時隨地無限制的學習,也因此,認為在新一代的學習中,所謂的e-Learning 2.0的名詞,著重的應該是在於非正式學習(Informal Learning)這塊。
好冷的農曆年...
                ㊣本週值班人員:AV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◎下週值班人員:45
                銷售人員請先參閱 [站務1.1 (過時的產品)] 
最近針對這方面的資訊做了些研究(就是透過網路)後,也發現不少相關學者早已有如此的認知,甚至也早發展了許多想法,在這邊提出來做討論與分享,首先我們可以先看一張圖,是國外的一個部落客Tony Karrer所寫的,他是TechEmpower這家公司的執行長與技術長,對於數位學習有蠻深入的研究,我覺得他提出的許多觀點與想法,還有投影片,都相當地精采,這張圖列了三個數位學習進程的比較:e-Learning 1.0、e-Learning 1.3、e-Learning 2.0。而從這張圖觀察可以發現,數位學習的演進有一種特殊趨勢:學習知識的片段化、融入生活化與時間迅速化,所學的知識變得越來越小片,而且越來越根據需求(on-demand)地發生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,然後學習時間越來越短暫(為了應付快速變遷的時代與工作?)。
接下來看第二張圖,也是這位先生所在部落格中所提出的,從這張圖則可以發現,其實學習越來越沒有固定型態,也就是變成所謂的非正式學習(Informal Learning)的時代,而且越來越呈現合作化(Collaborative)的趨勢,其實大家應該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,以我們這些技術領域的程式設計師來說,遇到問題都是上各大技術論壇尋找其他人的解法,透過其他人的回應來做解決,自己有所認知也是透過論壇與大家分享,而且幾乎都是片段化地針對單一問題所做的解決方法解釋,而非一個大題目的介紹,其中的精神也是圖中所提及的分享(Share)與創造(Create)兩大部分,透過Social Bookmarking的共同知識創造,來找尋散落在茫茫網域海中大家的想法與知識,著名的網站就是維基百科(Wikipedia)之類的。
3 則留言:
這個世界就是這樣
用很多小時寫的專業文章沒人要看(回應)
閒聊拉~ 打屁啦 玩樂拉
大家才有興趣
這個世界就是這樣
打了很多通手機沒人要接(根本就不通)
一定要po到這邊留言
李晶晶才會回應
(我生氣了)
XDDDD,兩位真有趣~
張貼留言